兩個場景
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場景:
辦公間里響起電話,一位職員接起電話:“請問你找誰?…… 你打錯了。”過了10秒鐘,他隔壁的職員桌上電話響了,原來是找這位職員的。電話里的合作方肯定想不到,就一個隔板讓他打了兩次電話,兩個挨著坐的人居然冷漠到不能遞一下電話。
整個辦公間里每天除了電話響,幾乎沒有人與人之間發(fā)聲的交流,凡事都是用郵件或聊天工具,同事之間閑聊幾句成了“奢侈”的事。
這是因為大家都沉心工作、各自負責、職業(yè)化溝通嗎?當然不是,事實是團隊成員都陷入了可怕的沉默狀態(tài)。
你可能還見過這樣的場景:
上級給下屬交待工作,講得唾沫橫飛,滔滔不絕,下屬則垂眉順眼,一聲不吭,看起來全盤接受上級所講。而過段時間,工作出現(xiàn)問題了,上級暴跳如雷,指著下屬鼻子罵,下屬依然“不動如山”,無論是否自己的責任,都不吭聲。
這是下屬變得成熟穩(wěn)重了嗎?不是的,是變得更沉默了。
但是,許多管理者還沒有意識到下屬開始變得沉默,甚至特別享受在組織里就自己一個聲音的感覺,把沉默當作了聽從、臣服… …
員工沉默源于上級
企業(yè)組織其實也是一種社交環(huán)境,一個人如果變得沒有意見,說什么都可以,對什么都沒有看法,只是默默埋頭做自己的事,這個組織的社交關系就產生危機了。
員工沉默的突出表現(xiàn)在兩個方面:
第一,對事情不愿意表態(tài)、無觀點、無異議,似乎一切都可接受;
第二,表現(xiàn)出一種特別的“謙讓”,對有挑戰(zhàn)的工作不爭取、盡量“給別人機會”;
這反映出企業(yè)組織管理的落后,一個企業(yè)如果想要表現(xiàn)卓越,就不能忽略變得越來越重要的人文因素,人們在組織中是以什么狀態(tài)來開展工作,對組織表現(xiàn)的影響巨大。
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,企業(yè)最需要的是員工能夠對市場的變動、客戶的需求進行敏銳和創(chuàng)造性的思考、回應,無論他們是在一線業(yè)務部門,還是在職能部門。
而這需要員工敢于打破沉默來發(fā)聲,一個只有管理者聲音的團隊是危險的,這會讓管理者陷入“聰明陷阱”:認為自己是組織中最聰明的人。
那些認為自己是“最聰明”的管理者,就會營造出讓員工沉默的氛圍。
老胡認識兩位企業(yè)老板,他們很優(yōu)秀,但總是抱怨團隊跟不上自己的要求,操心的事情太多。經過了解,我發(fā)現(xiàn)正是由于他們的優(yōu)秀,把自己當作組織中最聰明的人,在對待下屬的方式上應用不當,導致團隊越發(fā)沉默,最終結果就是老板一個人在發(fā)力,整天累的要死,團隊士氣消沉。
老板甲:自己打拼出來的,非常善于學習,很強勢,在他的眼里員工就是一本錯題集,需要他整天在上面打叉和批注。他經常把中層人員叫到辦公室,問一個問題,對方還沒說完,他就會打斷,用全是否定的方式來把對方說到一種想撞墻的感覺,而且他的精力超級旺盛,能一直說,說到下屬已經完全無法精神聚焦。據說最經典的一次,他拉著兩個中層開會,名義是開會,實際上是他一個人講,邊講邊批評,一直從下午兩點講到了凌晨一點多。
兩個中層好不容易“逃離”出老板的辦公室后,渾身濕透,什么都記不住,腦袋里能想起來的全是“你不對”、“你這種思維很可笑”、“這么簡單的道理都不懂”… …
員工們一開始還會為自己辯解幾句,或者對事情做個說明,但基本上說不了幾句話就被老板打斷,說得多錯得多,如果回應一句,說不定被老板抓住辮子又不知道講到哪里去了。
對于不接受意見分歧、凡事都持否定意見的老板,大家學會了閉嘴,帶著耳朵就可以了,而且特別怕老板“發(fā)揮”太好,一直講下去。
老板乙也挺有意思,公司業(yè)績還不錯,但就是難以突破發(f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