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常情況下,對產品概念的提煉、整合和策劃是產品整體策劃最重要的環(huán)節(jié)。可以說,策劃之初所作的很多工作,如:市場調研、目標群體分析、醫(yī)學醫(yī)理研究等全部都是為提煉概念所準備的。所以也說,前期的準備工作充足與否,直接決定后面策劃是否順利。
這么多年從事策劃工作,雖然我也一樣不可避免的把策劃工作代入了流程作業(yè)化,使一些環(huán)節(jié)可以分別由流程的不同職能來完成,但惟獨產品前期的分析這一項工 作我從不假手于人,從來都是親力親為。同時也在這一塊工作上投入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。所以,產品策劃前的分析,越詳細越充分,越好!
再來說概念提煉。
有了充足的產品前期準備工作,對所有資料都進行了深刻地、科學的分析之后,概念的提煉工作就可以開始了。
首先需要強調的是,概念提煉是一個邏輯推理為主、市場經驗為輔,將消費需求、產品本質、市場競爭情況等諸多信息充分糅合,尋找并提煉出符合產品的、符合 消費需求的一組利益點,用以打動消費者,刺激購買。所以,概念更多的是一種對產品、對市場、對消費者的理解與產品節(jié)后的產物。
其次,概念提煉要遵循一定的規(guī)律和策略。我將這些年產品策劃的經驗進行梳理后,總結出了一個比較簡單的概念提煉規(guī)律,其模型如下:
最后要注意的是,在概念的提煉過程中要時刻警惕概念與醫(yī)學醫(yī)理的脫節(jié),這一點至關重要。在中國的藥品保健品市場上,從來就不缺少概念,關鍵是很多概念根 本就經不起推敲,這才是致命的。很多產品的概念要么過分玄幻深奧,比如“極限康復、超臨界康復(某糖尿病產品)”;要么根本與患者的經驗常識不符,比如 “側肢循環(huán)理論(某心腦血管產品)”。所以說,概念必須要與醫(yī)學醫(yī)理充分的結合,一手緊緊的抓住醫(yī)學書,另一手緊緊的抓住消費需求,兩手一起抓一起硬!
結合這么多年從事策劃工作的經驗,我個人總結出在產品概念策劃中必須緊扣的五大問題,只有充分、圓滿的解決了這五個問題,那么概念的策劃就算是基本完成了,這五大問題為:
★ 目標群體需要什么?
★ 別人給的為什么不好?
★ 我們的為什么好?
★ 選擇我們可以帶來什么?
★ 我們?yōu)槭裁床豢商娲?nbsp;
緊扣這五大問題,其實就是將概念策劃的范圍和內涵進行了必要的確定,使概念的提煉和推導更具備導向性和目標性?!?/P>
★ 目標群體需要什么?
以需求為中心進行策劃是產品策劃整體過程的唯一核心,任何一個概念、利益點的設置和推導都必須緊緊圍繞目標群體的需求來開展。脫離需求的策劃是沒有任 何意義的,也最終會被市場淘汰。而檢驗一個產品概念或策劃是否符合市場實際,從滿足需求的角度來看是最佳、最直接的方法。
★ 別人給的為什么不好?
這一觀點也可以理解為“常規(guī)治療的利弊分析”。產品在比較中才能顯示其優(yōu)勢,這一手段經常被策劃界的同仁們運用,且屢試不爽。但是,到底要對比什么、如何對比,這就成了仁者見仁了。
事實上,有時候產品在客觀是無法進行有效對比爾尋找出差異化的。比如常用藥,在成分、規(guī)格、包裝、價格等可以對比的客觀條件基本一致的情況下,產品如何 進行對比呢?有一種方法是主觀差異化,比如當初我在策劃厚德蜂膠時提出的“糖尿病專用蜂膠”,這是個主觀差異化的對比結果。還有一種,我認為比較有意義的 對比就是“橫向、縱向的常規(guī)治療利弊分析”對比。
比如,中成藥要橫向對比同類競爭產品,縱向對比西藥治療、臨床治療、食療保健等,從范圍上尋找產品差異化的突破口,而不局限在一個點上。這一點知蜂堂蜂膠做的就非常好。
★ 我們的為什么好?
國內某策劃公司曾經提出一種方法叫“差異八部尋求法”。這種方法是把產品從里到外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