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程序員真的干到35歲就干不動了?”
在這個知乎問題下,443個答案為中年碼農指明了三條道路:
走技術,轉管理、自己創(chuàng)業(yè)。
實際上,回答投放到廣袤的現(xiàn)實,大齡程序員的“求生之路”的確是清晰明朗的,大概率都在這三個方向里。
只是清晰的規(guī)劃放置在個體上,學歷、家庭、精力、無法降低期望閾值都成為制約因素,遠沒鍵盤下那么容易。
面對提前來到的中年危機,“被高齡”的程序員,有得選,也沒得選。
無論是普通出身的碼農,還是自帶光環(huán)的大廠程序員,他們都在不斷地問自己:
我以后要做什么?我還能做什么?
大廠
36歲生日這天,任逸失業(yè)了。
前年,他從華為外包辭職,去了一家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。本想著能撐兩年,結果一年不到,資金鏈斷裂,公司倒閉。
去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時,朋友覺得這個選擇有風險,外包更加穩(wěn)定,“基本跟事業(yè)單位一樣?!?/span>
但也是穩(wěn)定,讓任逸感到不安。
來華為外包前,任逸在一家小型科技公司做了6年。和大部分頻繁跳槽的程序員相比,他算是“定力很強”。
小公司團隊氛圍好,工資待遇也不差,但技術焦慮一直裹挾著他。六年里,他寫代碼全靠網上自學,“沒人告訴你寫的怎么樣?!?/span>
他用了一種具象的表達來描述自己的代碼水平,“別人去南山,可以直達,我可能要繞到龍崗和福田,再到南山。
來華為外包,是解決技術焦慮的一根稻草,“做大項目,學新技術?!?/span>
現(xiàn)實是,他在公司過著朝九晚七的生活,偶爾新版本需要測試,才需要通宵趕工。
“技術一點沒學到,就學了一堆辦公室政治?!?/span>
技術焦慮同樣存在30歲的鄒志遠身上。
五年前,他進入IT行業(yè),薪資從8500到如今的18000。放在行業(yè)里,這個薪資和漲幅都不算太高,“五年很多都拿30K了。”
想拿高工資,就要學更多的技術?;ヂ?lián)網更迭迅速,追求創(chuàng)新,對經驗傳承要求不高,資歷在這一行業(yè)發(fā)揮不了太大效用。
技術稍一落后,職業(yè)發(fā)展或許就會受阻。鄒志遠那些曾經做PC端的同行,如今不知去向何處。 “程序員是靠技術說話,糊弄不了人。”
他還記得剛進公司時,一個35+的同事被卡在公司大門外,以為是門卡出了問題,去到HR那才被告知被辭退了。
彼時,鄒志遠離30歲還有一年,但他意識到,五年后,他或許也會被擋在門外,那時再次踏入人才市場,自己面對的將是另一番景象。
任逸正在面對這種景象。
失業(yè)后,大齡程序員投放到人才市場,殘酷撲面而來。他應聘的是前端,在大部分招聘APP里,前段開發(fā)工程師的薪資集中在10K-15K區(qū)間,高出這個區(qū)間的,都是騰訊快手這些大廠。
職位沒有標明年齡限制, 但“3-5年工作經驗”是一道隱形的門檻。
年齡大,技術一般,任逸覺得自己牢牢踩中互聯(lián)網的死穴。到了35+的年齡再去找工作,市場的期望值也會變高
有些獵頭找到任逸,希望他帶團隊,但轉管理也需要技術打底,他覺得自己不能勝任。
如果能讓時間重來,任逸希望自己考個本科,至少進大廠還有希望,“學到點有用的?!?/span>
進大廠也是鄒志遠的夢想。他每天都會抽空學習編程語言,“但光學理論,沒地實踐也是白搭?!?/span>
進大廠就是他眼里的實踐,“資源多,平臺好?!痹谕獍荆蠖嗍侵貜托怨ぷ?,學了技術也沒法應用。
如果不是受限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