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IT168 專稿】如何提高IT人員的工作效率?如何考核IT人員的工作績效?這是中小企業(yè)CIO們近年來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。
其實,這個問題泰勒100年前在美國的工廠也遇到過并探索到了很好的解決方法——泰勒科學管理原理,科學管理的應用極大提高了美國工廠的勞動生產率。筆者在實踐中體會到,泰勒科學管理的原理博大精深,其中“工作定額原理”、“挑選頭等員工”、“標準化原理”、“差別計件工資制”、“例外原則”等原理對于CIO們進行IT部門管理特別是IT運維管理具有借鑒意義。
法則一 工作定額原理
泰勒認為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,因此他提出要為工人制定出有科學依據的“合理日工作量”,即勞動定額。根據定額完成情況,實行差別計件工資制,使工人的貢獻大小與工資高低緊密掛鉤。
現在IT運維人員一般實行計時工資制,沒有勞動定額,工作量也與工資沒有關系。其實IT運維人員的工作應該也應可能制定勞動定額。具體方法是將IT服務目錄里每一個服務項目量化為工作量。參照泰勒當年制訂勞動定額的方法制定IT運維人員的勞動定額。
法則二 挑選頭等員工
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產率,對某一項工作,必須找出最適宜干這項工作的人,同時還要最大限度地挖掘最適宜于這項工作的人的最大潛力。
比如IT服務臺人員需要的是準時上下班、勞動紀律強、知識范圍廣、善于與人溝通、對企業(yè)較了解的員工。而桌面維護人員需要的是初級IT人員、能吃苦耐勞。而系統(tǒng)管理員及數據庫管理人員要求是相對高級的IT人員,要應急。同時要對員工進行培訓,使其成為一個高效的人員。
法則三 標準化原理
只有實行標準化,才能使工人使用更有效的工具,采用更有效的工作方法,從而達到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目的;只有實現標準化,才能使工人在標準設備、標準條件下工作,才能對其工作成績進行公正合理的衡量。
在IT服務管理中,也要實行標準化管理。
工具標準化:比如桌面管理工具統(tǒng)一用LANDESK。
操作標準化:比如規(guī)定工作站安裝程序。
勞動動作標準化:比如規(guī)定裝打印機色帶的標準動作。
勞動環(huán)境標準化:比如電腦維修室里維修工具、備件要完好,用后要歸原位。
作業(yè)時間標準化:比如安裝工作站的標準時間是一小時。
法則四 差別計件工資制
現在IT運維人員一般實行日工資制,工資實際是按職務或崗位發(fā)放,這樣在同一職務和崗位上的人不免產生平均主義。在這種情況下,“就算最有進取心的工人,不久也會發(fā)現努力工作對他沒有好處,最好的辦法是盡量減少做工而仍能保持他的地位”。這就不可避免地將大家的工作拖到中等以下的水平。泰勒在1895年提出的“差別工資制”方案對于中小企業(yè)CIO制定IT運維人員的工資具有借鑒意義。其主要內容是:
(1)設立專門的制定定額部門。這個部門的主要任務是通過計件和工時的研究,進行科學的測量和計算,制定出一個標準制度,以確定合理的勞動定額和恰當的工資率,從而改變過去那種以估計和經驗為依據的方法。
(2)制定差別工資率。即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定額而采用不同的工資率。如果工人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定額,就按高的工資率付酬,以資鼓勵;如果工人的生產沒有達到定額就將全部工作量按低的工資率付給,并給以警告,如不改進,就要被解雇。例如,某項工作定額是10件,每件完成給0.1元。又規(guī)定該項工作完成定額工資率為125%,未完成定額率為80%,那么,如果完成定額,就可得工資為20×0.1×125%=1.25(元);如未完成定額,例如哪怕完成了9件,也只能得工資為9×0.1×80%=0.72(元)。
(3)工資支付的對象是工人,而不是職位和工種,也就是說,每個人的工資盡可能地按他的技能和工作所付出的勞動來計算,而不是按他的職位來計算。其目的是克服工人“磨洋工”現象,同時也是為了調動工人的積極性。要對每個人在準時上班、出勤率、誠實、快捷、技能及準確程度方面做出系統(tǒng)和細微的記錄,然后根據這些記錄不斷調整他的工資。
法則五 例外原則
所謂例外原則,就是指CIO把一般日常事務授權給下屬管理人員,而自己保留對例外的事項一般也是重要事項的決策權和控制權,這種例外的原則至今仍然是管理中極為重要的原則之一。
筆者在日常工作中就很推崇例外原則。IT運維的日常事務都由服務臺處理。IT運維的事情必須先報告服務臺,只有例外的事服務臺才會請示CIO,以后碰到類似的情況就由服務臺處理。這樣信息中心主任就從日常事物中解脫出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