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項目中,項目成員會對項目的范圍、成本、進度的確定以及范圍、成本、進度變更情況,項目中合同條款和條件、資源的爭取等等各個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進行磋商和談判。很多情況下,項目成員必須談判為工具,通過與項目干系人的洽談,獲得項目的各種資源。
談判是“一種互相行為,參加雙方都有權對最后結果表示拒絕”,雙方通過做出共同的決定,如果一方不擁有對最后結果具有否決的權利(包括中斷談判和改變對象做生意等),那只有任人宰割。談判的每一方必須同意雙方一致達成的協(xié)議,每一方都能從對方的同意中獲得利益。
雙方對談判結果那些可以作為共同決定一般都會有不同的看法,大家都希望結果對自己更為有力,賣方希望成交價要高、買方希望成交價低;付款方希望延長付款期、收款方卻希望馬上就付;買方希望少付現(xiàn)金,買方希望商品賣不完可以退、賣方則希望盡量不要退貨等等。
參與雙方面對所要爭取的各種利益,需要多種權衡和判斷,才能獲得有力的結果。
談判就是雙方在“交易”,也是雙方互相“得失”交換的過程,如果對方是一個專門喜歡讓步的人,那就太好了!有的時候遇到一個“爽快人”或者是一個剛出道的人,那么他愛白給是他的事,也不要主動的讓步;即使他做出許多讓步后,希望你主動做出讓步時,也要該怎么堅持就怎么堅持,除非他再進行讓步,越多越好。比如:對方一下子從開價降低了20%,我們怎么知道他原來的開價不是漫天要價呢?作為自己團隊利益的代表者,必須為自己的項目團隊爭取最大的資源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
就象買冰棍一樣,就算是100塊錢的冰棍,只要是你買了,這個交易就是公平的。因為沒有人強迫你去買,買主需要的冰棍,賣方需要的是錢,雙方在交易中實現(xiàn)了需求的滿足。
如果對方提出要讓步是比較有用的一個詞就是“如果”,在提出任何建議或這做出任何讓步時,務必在前面加上“如果”。
“如果”你把價錢減少20%,我就同意簽合同;
“如果”你答應付運費,計劃今天晚上就能到貨;
“如果”要提前交貨,價錢要提高10%
。。。。。。
用上“如果”會使對方相信自己的提議可信。加上后面的條件后,對方會覺得要得到你的讓步,自己也需要做出讓步。
養(yǎng)成每次提議都加上“如果”的習慣,給對方一種提示:
“如果”是你自己的要價,后面的是他付出代價后可以獲得的回報。